中成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发展之路(一)

       我国的中药历史源远流长,博采丰富,不仅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颗璀璨的明珠,也是世界医药的瑰宝。中成药是中药方剂中的精品,也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,绝大多数中成药的品种,来源于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且疗效确切的著名方剂,还有一部分中成药来源于秘方、经验方和研制方。中成药极少是单方制剂,绝大多数为复方制剂,可分为传统中成药和创新中成药。

       目前中成药已发展到35大类,43种剂型,9000余品种,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和普及,成为保障人们健康的常用药品种类。可以预测,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高智慧发展战略,随着高科技中成药研发的继续深入与不断创新,其生产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将不断飞跃提高,中成药必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的支柱产业,也必将对全世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       不论中西药,药品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药物的实际应用中,重点关注药品应用过程与药品应用结果,已经在药学领域的临床药学专业广泛展开。临床药学的深入研究和可持续发展,不仅要丰富了涵盖中西药的整体药学学科的内涵,也要扩大国际医学药学研究者、工作者的视野。当亚太娱乐在关心围绕中成药深入研发与国际市场推广的同时,也要知道当前中成药的实际应用水平,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与推广的短板在哪里?

       比如,目前相当一部分的中成药说明书内容,其中的优势与好处只有亚太娱乐自己人知道,而外人不知道;其说明书的内容还比较空泛,表述还过于简单,远远不能满足参与国际市场推广其合理应用的要求,距离科学合理还差很远,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,也容易导致其今后在国际市场的临床应用中,联合用药出现偏差,导致药物对患者安全性、有效性出现问题。

      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,运用中药药理学,中药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,阐明中成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,了解其毒性及不良反应,探索临床疗效及其规律,从而参与到新药研发已成趋势。因此,国家医学药学高等教育机构,大力支持、深化临床中成药学的研究,对推动企业界剂型创新和研发新的中成药,指导临床合理用药,提高临床用药质量,继承和发扬医药国粹,开拓中成药国际市场,使中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      尽管当前世界各国对中成药的概念的理解及其研究,不尽相同;目前在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,对中成药进入该国市场,还存在注册、以及其他一些人为的壁垒、障碍的问题,但是中医药及其制剂能治愈各类病证的事实,也使许多中药材、中成药亚太娱乐·产品被众多国外市场所接受。其中日本就是汉方制剂的主要生产国,其研究机构遍布全国,比如日本的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等,日本现有大大小小的汉方药厂200余家,日本津村等汉方制药巨头企业已深耕中国二三十年。除了日本之外,亚洲其他国家,如朝鲜、韩国、泰国、印度、菲律宾、越南、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亚等国,也在生产和销售中成药。

不仅如此,近二三十年以来,欧洲的植物药市场发展,也要快于化学药,整个欧洲生产植物药的企业也达到两三千家,其中以法国应用和推广中成药为最早,德国、英国、俄罗斯、东欧国家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国医药学界,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药。

       中成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发展之路,必须保持坚守传统与大胆创新相结合,与现代商品经济流通理论相结合,与国际药学前沿发展趋势相结合。首先,必须保持坚守传统与大胆创新相结合,就是要保持坚守传统,就是要理顺中成药与方剂学,中成药与中药炮制学,与中药化学,与中药药理学,与中药药剂学之间的关系,从而严把质量关,先谈坚守传统,再谈大胆创新。

       中成药是中药方剂中的精品,中药炮制的方法是一项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,也是一种现代化制药工艺,实为中成药制剂生产的“前加工”。先进的现代化中药炮制技术,应该成为中成药生产设计、质量把关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这也是当今区别中成药与化学药生产技术的最大不同特色之一,也是充分体现中成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。

       从现代医药学的观点来看,与化学药的成分类比,中成药所含的有效成分,也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。对中成药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的研究,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。深入研究中药化学,既有利于揭示中成药的作用机制、方剂理论、配伍规律,又可对优化生产制剂技术创新,制定更高的质量控制标准,从而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应用,使国际市场充分接纳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       由于中成药往往含有多种活性或有效成分,其临床疗效必然是多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。因此,对中成药传统剂型的改进与更新,必须结合其功能与主治,并根据药品主要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,采取相应的提取方法和制备工艺,尽可能使其所含的活性成分不变化或者无损失,从而控制成品中活性成分含量稳定,确保中成药质量,确保临床疗效。

       中成药与中药药剂学的结合点,重点在于中药制剂和中药调剂。就药物剂型及制备工艺而论,中药制剂要求详细介绍各种剂型的概念、特点及制备方法等,中药调剂则侧重于药物的称重、处方调配、用药禁忌、剧毒药管理等要求,要求掌握每种药物的性能、特点、用法、用量、功能与主治,以便指导患者合理使用。药物发明人、中成药企业除了以上要求外,还应掌握中成药临床药学的研究方法,以便能够参与、结合、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药,并根据用药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学分析,得出用药规律,从而用于指导中成药生产和新亚太娱乐·产品的开发。

       中成药要走向国际市场,中成药与化学药物联合用药,将会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,一定要特别注重中西药联用的问题。其中中西药联用主要有三种形式,一是中西药组成复方制剂,二是中西药复方制剂与西药联用,三是中药(包括中成药或中药汤剂)与西药先后序贯使用,即根据病情需要先服西药,后服中药,或者先服中药,后服西药等等。

       近几十年以来,随着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发展,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已成为一种独特且奇效的治疗方法,而迅速发展。临床上为了取长补短,提高疗效,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已日趋普遍,由于中成药与西药目前尚未殊途同归,暂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,各自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用药经验,因此中西药联用自然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这些问题有利有弊,或协同增效,或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,或产生拮抗作用,或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作用,因此中西药联用是把双刃剑,完全看应用的好与不好。医药和医务工作者,只有充分了解中药和西药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,才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中药和西药的优势,增强疗效,避免出现药效降低的现象,减少不良反应。

2024年11月4日 14:57